旬阳市神河镇人大立足新时代代表履职新使命,积极探索实践“一线履职链、多维服务链、效能提升链”三链融合工作法,着力推动“代表力量、阵地效能、发展需求”深度聚合,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升级为服务群众的“暖心驿站”与“民意枢纽”,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新动能,实现了代表作用发挥与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同向发力、同频共进。
一线履职链:阵地前移,民意直抵“零时差”。
神河镇人大坚持固本强基与阵地前移并重。一方面,持续建优建强中心联络站主阵地,站内制度规范、代表信息、履职承诺全面公开,运行管理精细高效。坚持“门常开、人常在、事常办”,代表轮值接访,倾听记录民声,确保“民有所呼,必有回响”。另一方面,组织代表力量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、产业基地,变“坐堂听诊”为“上门巡诊”,广泛收集“原汁原味”的社情民意。在此基础上,创新开展“政策宣讲在一线、纾困解难在一线、建言献策在一线”专项行动。代表们精准对接神河屋场高山茶、食用菌、烟草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,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指导和产销对接服务;通过“代表恳谈会”“群众院落会”等形式,精准解读惠农政策,有效链接产业资源与农户需求,助力解决“家门口”就业创业难题,让履职实效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获得感。
多维服务链:嵌入监督,护航发展“解实忧”。
人大监督的落脚点是推动问题解决、优化发展环境,核心是为民解忧、助企纾困。镇人大聚焦生态环保、特色产业振兴、营商环境优化等关键领域,组织市镇两级代表,联合生态环保、农业农村、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,常态化深入企业、合作社、重点项目现场开展“嵌入式”监督,排查风险隐患,督促问题整改,合力筑牢发展安全底线。服务群众则突出精准化、场景化。依托代表联络站,并灵活利用集镇菜市场、学校门口等场景,联合司法、社保、农技等单位,现场提供法律咨询、农技指导、社保政策解读、安全知识普及等“套餐式”服务,用心用情回应群众关切的土地流转、劳务纠纷、惠农补贴、农产品销售等热点难点问题。通过“以案说法”、现场答疑,有效提升了群众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,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。
效能提升链:闭环联动,靶向攻坚“破瓶颈”。
为打通监督“最后一公里”,提升问题解决的质效,神河镇人大创新构建“代表发现-站点归集-部门联动-跟踪问效-结果反馈”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。代表在日常走访、专题调研中发现的道路交通、水利设施、产业发展、生态保护等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可即时通过线上平台或代表联络站反馈。联络站高效响应,迅速协调相关责任单位现场办公、联合会诊、限时办结。同时,紧扣乡村振兴核心任务,组织代表围绕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、耕地保护、惠农政策精准落地等议题,深入产业园区、农田、农户开展沉浸式监督调研。通过实地勘察、深度访谈,精准把脉政策落实“堵点”和产业发展“痛点”。强化与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、综合与经济发展办公室、便民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协同联动,综合运用专题询问、满意度测评等方式,有效传导监督压力,精准疏通发展梗阻,以强有力的监督助推特色产业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神河镇人大通过“三链融合”的创新实践,有效盘活了代表履职资源,畅通了民意表达“高速路”,显著提升了服务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度和贡献率,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基层人大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、情系民生的新担当、新作为,为神河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了强劲而澎湃的“人大力量”。
作者:刘伟
编辑:赵佳欣
责编:志寿
审核:姚启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