旬阳市赵湾镇人大“五机制”工作让“零距离”服务直抵民心

来源:陕西法制网 时间:2025-08-14 09:31:17 阅读量:

在旬阳市赵湾镇,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——或是带着小板凳在村口听民声,或是在烤烟棚里传技术,或是在联络站为群众跑代办……这一幕幕生动场景,正是该镇人大以“五机制”工作践行“人民至上”理念的缩影。为推动“代表履职活动”走深走实,赵湾镇人大将制度创新嵌入联系服务群众全过程,用“精准滴灌”替代“大水漫灌”,让“零距离”不仅是空间概念,更成为心与心的联结纽带。

织密民意网:从“坐等上门”到“主动敲门”

“以前有想法怕麻烦,现在代表每周都来,心里话不吐不快。”赵湾社区居民老王的话,道出了群众对“全覆盖民意收集”机制的认可。镇人大打破“办公室履职”模式,给有职代表立下“硬规矩”:重点户每周必访、一般户每月走访、放心户每季联络,把“问题清单”变“走访台账”。

更接地气的是“小板凳工作会”。村(社区)代表每月把会场搬到院落里、树荫下,村民围坐一圈,就着茶水聊心事——从人畜饮水管道维护到产业路修建,琐碎事当场议、急难事记下来。每月10日的“代表接访日”则是“固定动作”,联络站里代表持证坐班,遇上行动不便的群众,还会主动上门听诉求。

为让民意“不堵车”,镇人大公布代表手机号、微信号,开通便民“代表热线”,群众一个电话就能提建议,形成“线上即时响应+线下跟踪办理”闭环。通过这套机制收集的30余条意见建议,办结率达96%以上,真正实现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。

铺就增收路: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抱团致富”

“多亏熊代表帮我们对接合作社,今年烤烟亩产能多收600块!”华山村烟农们算起增收账,脸上笑开了花。镇人大紧扣“烤烟、畜牧+”产业链,创新“1+2+N”发展模式:1名主席团成员包抓1个片区,2名代表带动1个产业,N种业态奠定增收渠道。

镇人大代表、金元村党支部书记亲自上手,动员一户严姓村民领办的养殖合作社,发展林下养鸡,年增收超3万余元;李世发代表牵头成立劳务服务队,组织村民20余人外出务工,增加家庭收入。如今,全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参与领办的合作社成了“致富引擎”,近30名代表带头发展的烤烟、黑皮南瓜、三色土豆、大枇杷、中药材、粉条加工、水产养殖等产业,通过“合作社+企业+农户”模式,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分享“红利”,村集体经济也跟着“水涨船高”。

优化服务链:从“来回跑腿”到“一站办结”

“腿脚不便怕麻烦,没想到代表上门收材料,两天就把医保办好了。”70岁有余的独居老人张阿姨的经历,是“全过程为民服务”机制的生动注脚。镇人大升级6个代表小组联络站,推行“轮班制”:每月10日集中服务不打烊,平时代表轮流坐班,群众的小事当场办、难事协调办、特事上门办。

针对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镇人大监督便民服务中心推出“保姆式代办”:从填表到领证全程代跑,已累计代办事项80余件。更让人期待的是,要办好“智慧服务平台”,群众手机下单、代表在线接单、部门(单位)限时办结,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的愿景即将成真。

绘就善治图:从“管住守住”到“共建共享”

走进赵湾镇,干净的村组道路、别致的“五美庭院”让人眼前一亮。这得益于“主席团指导+代表带动+群众参与”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。每名代表联系7户放心户、2户关心户、1户连心户,在“321”基层治理框架下,把服务送到家门口。

“以前邻里吵架找村干部,现在代表带着‘说事评理’队上门,矛盾当场化解。”高家坡村村民老黄说。镇人大依托“一约四会”,组建矛盾调处专班,已化解纠纷20余起,做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”。在华山村,代表们带头修缮村史馆、在中山村,代表们协助保护郭家老院传统院落,让乡愁有了寄托,群众的幸福感像院里的石榴树一样,枝繁叶茂。

建强代表队:从“要我履职”到“我要担当”

“以前当代表就开开会,现在通过‘人大讲堂’学政策、练本领,履职更有底气了。”年轻代表李伦的成长,印证了“全能型代表淬炼”机制的成效。镇人大每季度组织“理论学习+技能培训”,让代表既懂政策又通农事;通过“比拼晾晒”交流经验,用“星级积分制”量化履职成效,干好干坏不一样。

为让队伍“青蓝相继”,镇人大建起下届代表储备库,重点培养产业能手、返乡青年等“专业型”代表。如今在赵湾镇,人大代表既是政策宣传员,也是产业带头人、矛盾调解员,这支“全能战队”正以实干担当,让“零距离”服务直抵民心,书写着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生动答卷。


作者:刘家群

编辑:赵佳欣

责编:志寿

审核:姚启明

操作选项

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

宽屏阅读

打印文本

分享
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