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两山”践悟二十年·“绿动”安康展新篇:关口镇林荫染药香 禽鸣跃金山

来源:陕西法制网 时间:2025-08-14 09:26:10 阅读量:

林荫之下,药田绵延如碧浪翻涌,禽影穿梭似繁星点点——一幅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鲜活画卷,正在秦巴山间的关口镇徐徐铺展。时值“两山”理念提出二十周年,穿行于安康市关口镇的青山翠林,蓬勃生机跃然眼前:浓密树冠滤下柔光,照亮林下茁壮生长的千亩药材;疏朗果木间隙,成群的生态禽鸟自在觅食。这里每一片绿叶都在诉说“绿动”安康的生动实践,将“林上有果、林中有药、林下有禽”的立体模式,锻造成撬动乡村致富的“金色杠杆”。

林下种植开辟致富新“药”道

作为安康市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先锋阵地,张岭村的探索尤为瞩目。盛夏步入其生态林区,乔木荫蔽之下,白芨紫花缀满青翠田畦,连翘苍术错落生长——500亩中药材基地恰是“点绿成金”的微观注脚。

旬阳关口镇勤富药材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邓昌基介绍,白芨是林下种植的“黄金品种”,其喜阴湿、怕积水的特性与林下环境完美契合。“我们选择的是郁闭度在40%-60%之间的阔叶林,这种环境既有充足散射光,又能保持湿润凉爽的小气候。”

种植白芨是个技术活。村民们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:整地作畦要求畦宽1-1.2米,高15厘米,畦沟宽40厘米以保证排水通畅。种植时按25×30厘米的株行距摆放种苗,芽尖向上,覆土后再盖上一层腐殖土或稻草保湿。

“前两年除草是关键,必须人工拔除,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。”邓昌基强调。白芨幼苗纤细,容易被杂草压制,因此种植初期需要精心照料。

在施肥方面,基地坚持有机优先原则。春季出苗前撒施腐熟农家肥;夏季生长旺盛期追施稀释的人畜粪尿水;秋季则撒施草木灰增强抗寒能力。这种仿野生的栽培方式,最大限度保证了药材品质。

 

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,张岭村的白芨从零星试种到连片发展,今年将再次迎来采收。按照技术规范,将在秋季茎叶枯萎后挖取块茎,经沸水煮透、晒干加工后出售。依托500亩的种植规模,基地预计今年白芨鲜品亩产可达3吨左右,按照当前市场收购价每公斤15元计算,仅白芨一项就将带来可观的产值,成为村民增收的坚实保障。

除白芨外,张岭村还规模化种植了连翘和苍术等道地药材。这些耐阴药材与白芨形成多层次种植结构,显著提升了林地利用效率,共同构筑起林下“药库”。

生态养鸡啄开“绿色银行”

同在“绿动安康”大潮中扬帆的蒿塔村,则以禽鸣谱写新篇。养殖大户马献周的哨声划破林间,2000余只土鸡应声归巢。四只“鹅卫士”昂首巡护的身影,诠释着“中药防病+山泉滋养+生物防害”的生态智慧。

“咕咕咕——”随着马献周的呼唤声,成群结队的土鸡从林间飞奔而出。他在十余亩林地里科学规划,单批次养殖土鸡2000余只,是蒿塔村林下养鸡实现“一地双收”循环经济的生动缩影。

“鸡群感冒生病时,我们就用中药对症治疗!”马献周舀起一瓢褐色药汁介绍。他选用鱼腥草、板蓝根等本地中草药精心熬制汤剂,替代抗生素治疗呼吸道疾病。“中药见效虽慢些,但无药物残留,保障肉质安全。”

 

鸡舍旁,一股清冽的山泉水通过竹管汩汩流入饮水槽。“我们的鸡喝的都是天然山泉水!”马献周自豪地说。经检测,这处山泉水水质纯净,富含矿物质。长期饮用优质水源,不仅促进了鸡群健康,更提升了肉蛋品质,成为“蒿塔林下鸡”风味独特的重要保障。

在鸡群活动的林地边缘,四只体型健壮的白鹅正昂首阔步地“巡逻”。“可别小看它们,这可是我们防黄鼠狼和蛇的‘天然卫士’!”马献周笑着解释。鹅的警觉性极高,叫声洪亮,领地意识强,能有效驱赶靠近的小型天敌。这种利用动物习性进行生物防害的方式,既环保又高效,完美契合生态养殖理念。

在养殖管理上,马献周同样精益求精:“一天只喂两次补充饲料”:鸡群白天主要依靠在林中自由觅食昆虫、嫩草和落果,仅在早晚归巢时适量投喂玉米、豆粕等原粮,最大程度激发其自然食性。

“经过六七个月的精心放养,这样养出来的土鸡,肉质能不紧实、味道能不鲜美吗?”马献周捧起一只羽毛光亮、精神抖擞的土鸡说道。当前市场收购价稳定在每斤18元左右,优厚的回报印证了生态养殖的价值。

林下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林下经济的星火已在关口镇呈燎原之势。如今张岭、蒿塔、泥沟、大庙4个村联动发展,200余户农民深耕1800亩林地,构建起多元融合的绿色产业版图。张岭村摸索出的林药复合技术体系正在全镇推广——通过精准调控林分郁闭度激活土地潜力,利用林木落叶构建自循环生态系统,生物农药和物理防虫技术筑牢安全底线。蒿塔村创新的“中药+山泉+生物防害”养殖法则升格为产业标准,合作社“统一供苗、防疫、标准、品牌、销售”的模式覆盖全域,确保六七个月科学养殖的土鸡身价倍增。

 

立足旬阳市生态功能区的战略定位,关口镇积极打通“两山”转化通道:对接市级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,联动周边乡镇共建秦巴山区特色产品供应链,推动1800亩示范基地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。

夕阳西下,张岭村药农们结束一天的劳作,带着满足的笑容走出林地;蒿塔村的养鸡户开始清点归巢的鸡群,准备次日订单的配送。这些生动的场景,正是关口镇绿色发展的最佳注脚。

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,不仅鼓起了农民的“钱袋子”,更让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。据统计,关口镇林下经济带动200余户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
林荫之下,蕴藏无限生机。随着更多社会资本注入和科技支撑强化,这片绿水青山将持续释放“生态红利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。(张镇 )


编辑:赵佳欣

责编:志寿

审核:姚启明

操作选项

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

宽屏阅读

打印文本

分享
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