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阳县草碧镇人大代表联络站“联络站+”模式创新实践

来源:陕西法制网 时间:2025-08-14 09:11:11 阅读量:

千阳县草碧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推出“联络站+”模式,通过与公共服务、产业发展、民生保障、项目票决的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,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,实现了代表服务群众、助力发展的精准对接。

“联络站+公共服务”构建惠农服务新格局

该模式以服务农业生产、助力农户增收为核心,通过整合代表资源与专业力量,形成了多元协同的惠农服务体系。龙槐塬村人大代表蒲虹君立足“田管家”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,创新“人大代表+农技专家+农机合作社”模式,累计完成夏粮收割1.2万亩,实施“一喷三防”统防统治8000亩,带动农户亩均增收150元。联络站通过“田间农技小课堂”等接地气的形式,组织代表开展惠农政策宣讲12场次,针对性协调解决灌溉设施维护等实际问题11件,服务覆盖率高达95%,让惠农服务真正走进田间地头。

“联络站+产业发展”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,人大代表主动参与产业规划与实践,以创新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增效,形成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格局。坡头村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,依托67座高标准设施大棚,通过“冬春种植+夏秋轮作”的精细化管理模式,构建“羊肚菌—西瓜—蚯蚓”三产融合生态循环体系:将羊肚菌菌渣经处理后用于蚯蚓养殖的优质饲料,而蚯蚓粪作为天然有机肥反哺西瓜大棚,改良土壤结构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,提高大棚利用率和整体效益,羊肚菌单亩产量有望突破450斤,亩产值可达2.6万元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。

“联络站+民生保障”当好人民群众的“代言人”

人大代表主动下沉一线,聚焦低保等民生保障工作,倾听群众诉求、反映民声民愿,成为人民群众的“贴心人”。20名镇人大代表参与本村低保研判,为低保工作的民主评议、审核把关、规范管理建言献策,凝聚基层治理合力。草碧村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马巧灵,在低保纳入工作中为马儿利一家发声:马儿利因严重心脏病无法务工,其妻为智力三级残疾无劳动能力,家庭收入低、生活困难,协助其申请纳入低保,切实履行“人大代表为人民”的职责,体现了代表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。

“联络站+项目票决”打造全过程民主实践样板

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与机制,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精准落地,实现民生需求与政府决策高效对接。在民生实事项目中实施“项目征集上下联动、方案制定上下协商、实施监督上下协同”,确保项目贴合群众需求。2024年票决产生的中央以工代赈项目、罗家店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顺利竣工,提升群众生活品质;2025年候选项目建立代表全流程督办机制,覆盖基础设施、社会民生、生态环保等领域,全方位改善镇域环境。

通过“联络站+”模式创新,草碧镇形成“代表进站听民声、项目落地解民忧、产业发展促民富”的良性循环。2023 年以来,联络站累计收集意见建议 136 条,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89 个,群众满意度大幅跃升,生动践行了 “人大代表人民选,选好代表为人民”的宗旨。


作者:邓炎军

编辑:许沥心

责编:马宁

审核:姚启明

操作选项

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

宽屏阅读

打印文本

分享
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