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陕西法制网 时间:2025-08-11 09:44:06 阅读量:
8月6日晚10时许,随着申请人王某在和解协议上按下指印,一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劳务费纠纷在农家小院的灯光下圆满化解,为闷热的夏夜注入了一丝沁人的司法凉意。
申请人王某等多名农民工一直为被执行人张某承包的工程提供劳务,工程结束后张某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欠王某劳务费8万余元,多次协商无果后,王某向蓝田法院起诉。经判决后张某仍不履行义务,王某便申请强制执行。
受理案件后,执行干警多次联系被执行人张某,但张某均以在外务工为由,不到庭接受问询,一直未履行义务。经查询张某账户没有余额,执行人员亦多次到张某住所地,敦促其履行义务,均无功而返,案件一时陷入僵局。考虑到张某白天多外出务工,执行干警便告知申请人王某要多留意张某的去向,若发现线索,第一时间告知法院。
8月6日晚7点多,执行人员接到申请人王某的电话,告知法官被执行人在家。执行干警立即采取行动,带着司法警察顶着高温来到张某的农家小院。起初,张某面露难色,反复强调资金困难,王某则情绪激动,担心血汗钱打水漂。经过了解,张某因工程回款慢等原因,确实存在资金周转压力,并非恶意拖欠,而王某为外来务工人员,急需这笔劳务费承担家庭开支。
执行干警一方面向张某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,结合类似案例说明失信带来的影响。另一方面耐心安抚王某情绪,分析张某的实际困难,提出“分期支付+他人担保”的解决方案。经过近两小时的沟通协调,张某最终同意先支付3万元,剩余款项分期结清。在执行干警的主持下,双方当场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,张某家属连夜通过手机转账支付了首笔款项。
钱到账的那一刻,王某激动地握住法官的手说:“原以为要拖很久,没想到法官晚上还来帮我们解决问题,钱拿到手我心里也踏实了!”
星光下,执行干警收拾好案卷准备返程,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。入夏以来,蓝田法院针对高温天气推出“错时执行”等便民举措,已成功化解多起涉民生纠纷,用脚步丈量民情,以行动传递司法温度,让公平正义在炎炎夏日里始终“在线”。
作者| 宋朝杨
编辑| 李娟
审核| 姚启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