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人民公安报 时间:2013-09-01 14:20:33 阅读量:
面对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,要本着对自己负责、为他人负责的态度,不评论、不传播,使谣言丧失生根发芽的土壤。
袁 浩
任何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,都不会容忍谣言、谎言的肆意传播。然而,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,“网络谣言”层出不穷,不断侵蚀着广大网民的“精神家园”。网络谣言的存在,不仅降低了网络公信力,污染了网络环境,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形象,给网民个人、互联网企业乃至社会造成严重伤害。
净化网络环境、抵制网络谣言,无疑需要刚性的制度支撑,也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。一方面,我们要保持理智、提高警惕,避免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;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,不做网络谣言的 “二传手”,避免成为网络谣言扩散传播的推动者。
毕竟,每一个谣言从制造到传播,到形成热点,除了制谣、传谣者有责任,监管部门有责任,谣言滋生和传播的网站有责任外,每一位置身其中的公民也难脱干系。没有网民的参与传播、推波助澜,谣言根本无法成气候。所以,面对网络世界中的海量信息,我们必须睁大眼睛、怀抱质疑精神,要明白网络没有边界,但道德和法律有边界,不信谣、不传谣,让抵制网络谣言成为自觉行动。
面对浩瀚无边的网络世界,公民首先应有良好的“网德”。要洁身自好,坚决不造谣。对于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,要避免主观臆断、以讹传讹,要本着对自己负责、为他人负责的态度,不评论、不传播,不做谣言的“二传手”,使谣言丧失生根发芽的土壤。其次要敢于辟谣灭谣。维护网络安全,人人有责。要有“眼里容不下沙子”的品格,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识驳斥谣言、消灭谣言,切不可有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的姿态。若谣言传播情节严重时还应义不容辞地站出来,勇敢地予以举报,把网络谣言置于“过街老鼠”人人喊打、人人诛之的境地。最后还要“不怕麻烦”,积极配合参与网络谣言的查证工作。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依法查实、惩处网络谣言造谣者的机制,但由于网络谣言的定罪在查实和取证方面并不容易,这就需要网民有“不怕麻烦”的意识,秉持一份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,自觉配合相关部门查证取证,共同把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得更透明、更干净。
来源: 人民公安报